
桑枣枝头枣儿甜散文
这个季节正是吃桑枣的最佳时节,桑枣以前并不起眼,因为多,因而不为人们重视,只是孩子们的娱乐型美食,这种美食集娱乐于健身于一体,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因为不是主粮,不当饱,没人会在意,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成年人一般不会特意去摘这个季节正是吃桑枣的最佳时节它来吃,倒是孩子们早就盼着这美味成熟的一天了,桑枣红时便看到了希望,勾起他们的食欲,于是便把摘桑枣当做一门心思去做,相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摘,一边摘一边往嘴里送,桑树上的果实多,够吃不到一个月呢,孩子们总挑着大个来吃,够不着摘时便爬上树去摘,或是合力摇树,那些熟透了的枣儿便落了满满一地,等他们吃够了,手上、脸上便留下了紫黑色的标记,到了家想赖账也赖不了。
不管农村还是城里的孩子都经历过这种游戏兼享受美食的这一课,我也一样有过这种甜甜的回忆。到了女儿四五岁时,家附近的河边上也有几棵桑树,偶然经过时发现地上已落了一层,我便带上女儿来品尝,让女儿骑上肩头将她高高举起,告诉她这种美食的名字,让她自己动手来摘,从中体会乐趣,对摘桑枣我还是有所准备的,不能穿新衣服,免得桑枣掉下来碰到身上洗也洗不掉,到处留下馋嘴的记号。
与我家平房相邻的一位退休老中医看到我带着满嘴紫黑的女儿,便笑着招呼:
"采桑枣去了吧?这是样好东西,多食有益"。
"陈老,这桑枣与草莓性格相同,是否营养也一样?"我停下来请教陈医师。
"那可不一样,别看草莓好看,在市场上当水果在卖,价格也高,但它与桑枣可不能比,这些生在野外的桑枣营养价值要高出它四五倍呢。"陈医生肯定的回答。
"听说桑树一身都是宝,叶可养蚕,枣可清肠,还有其他价值吗?"我虚心地请教起陈医师来。
"要说这价值就要看各人的实践经验和对中医的理解了,在我的行医生涯中倒是有几个例子,我曾遇到过来我这就诊的一名中年男子,每天夜里他都会全身汗出如洗,衣被都湿透。经一年多的治疗不见成效。当时我随手开出方子,让他每天服用干桑叶6克,用米汤送服,只三天时间便夜汗顿止。还有一鼻出血患者,屡用凉血止血药就是不止。后来我在原方中添加了桑白皮15克,病人服了两剂即告血止。这些都是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典籍中的方法,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用此方法了。
后来我也百度查找有关桑树的种种益处,确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法。
又一日与一老作家喝茶聊天,谈到桑枣,正好说到他的兴趣处,就此打开了他的话匣:
"西汉刘秀为王莽所败,身中刀伤箭毒,因有桑枣充饥、解毒逃过一劫,后来他做了皇帝便欲对有过救驾功劳的桑树封王,谁知太监因桑树已果实落尽,便误将椿树封了王,那曾经救驾的桑树却被气的肚肠破裂,因此史上就有了'桑树救驾,椿树封王,气得桑树破肚肠,旁边笑坏了傻青杨'的经典传说。今天的桑树不少都是枝杆破裂,皆因这个历史典故。
小小枣儿,身后还有如此不平凡的经历,而且还是滋补佳品,这倒是我当初所没有想到的。
每天晚上我都要花一小时左右来查看微信,群里有不少人在晒着他们吃桑枣的图片,分享他们的美食快乐,突然又勾起了我对桑枣的欲望,同时又在想:此时枣味可能与当初枣味有了区别,当初那丢进嘴里便甜入咽喉的感觉不知还有没有了,或许,桑枣在历经现代社会的提炼变得'物稀为贵'?
当一个人拥有了正常的风景,他便可能忘却了另一条路上的风景,或许,当年原生态的风景会比现在更动人!
"天有阴云压顶,地有一片荒草,人无长满三尺前 leg.天收不了大浪,地收不住小草。"陈医师说。"知音方散,山中自清;空腹不欲,室里何妨?"我虚心地请教起陈医师来。
"听说桑树一身都是宝,叶可养蚕,枣可清肠,还有其他价值吗?"我虚心地请教起陈医师来。
"要靠老伴来传经了。"一位老学者说道。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