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优秀课件)

访客 演讲稿模板 2025-08-09 11:27:53

七年级阅读理解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 感受情感:通过诗歌中的“哀怨”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思念。
  2. 理解手法:学习“对写”(悬想)手法,理解其在文学中的应用。
  3. 拓展思考:思考诗歌背后的人性和理想,提升学生对人生、文学的理解。

教学流程:

  1. 整体感受
  2. 诵读与讨论:教师先朗读《涉江采芙蓉》,让学生自由诵读两次。接着提问:
    1. 这是一首什么诗?
    2. 情感是怎样的?
    3. 语言特点有什么特点?
  3. 填空题:学生用简短语句解释情感和语言特点。

  4. 品读“对写”手法

  5. 钟嵘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而”与“以”的作用,通过《月夜》的例子,强调对写在情感表达中的独特性。
  6. 拓展思考:联系到“远方的人”,思考诗歌传达的情感和人生启示。

  7. 拓展提升

  8. 阅读与总结:学生从《古诗十九首》中读一 reads,思考其背后的启示。
  9. 总结感悟:结合诗歌情感,反思爱情、思乡与人生的美好追求。

课后延伸:

  1. 阅读相关文献和观点,如钟嵘的评价,拓展对写手法的理解。
  2. 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分享至班级群或课堂网站。
  3. 提问:诗歌传达的情感如何体现人生理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情感,理解写作技巧,又将文学与人生相融合,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积累宝贵经验。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