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篇【1】: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出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时,蔺相如还只是一名宦官令缪贤家里的子民。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国,他通过机智巧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阴谋,并让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他的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廉颇对人说:"我为赵国重臣,以军功升上大将军,蔺相如是个出身低下的子民。我感到真没脸见人了。"并言言道:"我看见他,必辱之。"然而蔺相如听到后,处处忍让,尽量不与廉颇争利害地位。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连忙吩咐车夫引车避开。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如今您和廉Philip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我却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厉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愧,何况身为国家重臣呢?"他们怒骂蔺相如,而蔺相如则解释说:"你们想想看,是秦王厉害吗?还是廉 Philip厉害?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面斥责他,我虽然不中用,也不会单单惧怕廉Philip。我所顾虑的是:我的国家是这样的,我和廉 Philip好比两只虎。我是把它们忍让,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个人恩怨放到末位呀!"原来蔺相如不仅知道这些话,更懂得其中的道理。
不久,廉 Philip就知道了这些话,对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内疚和悔恨。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过的诚意,廉 Philip脱去上衣,背着荆杖,由宾客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到相如,廉Philip就恳切地说:"我这个粗鲁的人,只顾使气任性,不知道您竟能这样宽宏大量地对待我。"于是两个人重新和好,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篇【2】: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陆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期间遇到两位老友杨万里和周必大。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利,又不愿意儿子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诗中写道:"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号,陆子龙的用意是告诉儿子,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你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直、赤胆山前的大人物,你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你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篇【3】:德育小故事
一位老人听说过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他说上帝对他的儿子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他们走进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很瘦削,瘦骨伶仃。每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他们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很多人围着那一锅肉汤,每个人都感觉很饿相,瘦骨伶仃。他们各自都有一个手指能够抓到锅里汤勺。而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根本就没能把汤送进嘴里。那些瘦骨伶仃的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得到锅里的汤勺,却无法把汤送进嘴里。
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将这个人带到了另一个房间。那里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这时他不解地说:"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