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访客 演讲稿模板 2025-10-10 14:36:46

陆游《咏梅》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 学习内容
    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了解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 核心素养
  3. 喜爱梅花精神,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精妙和情感的表达。
  4.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梅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教学目标

  6. 学会背诵陆游的《咏梅》一词,并在朗读中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7.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导入与初步了解

  1. 导入环节
  2. 引入“咏梅”这个词组,说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梅花?它有什么独特的特质?
  4. 分析题目
  5.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名,以“咏梅”为题,咏物

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情感与写法

  1. 导入环节
  2. 回忆初学的《咏梅》,激发对梅花的喜爱和思考。
  3. 分析题目
  4. “飞雪”“百丈冰”:描述梅花在寒冬中的绽放景象;
  5.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象征梅花不争成功、无私奉献的精神;
  6.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体现梅花的豁达和自然之美。

第三课时:对比分析

  1. 导入环节
  2. 提出问题:陆游的《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什么不同?
  3. 深入分析
  4. 陆游词中的“花技俏”、“丛中笑”等语言,展现了梅花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品格差异;
  5. “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体现了梅花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平衡与和谐。

第四课时:拓展阅读

  1. 导入环节
  2. 引出陆游的写作风格(模仿原韵)和创作背景;
  3. 分析题目
  4. 通过对比《咏梅》和毛泽东词,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梅花的特点。

第五课时:总结提升

  1. 导入环节
  2. 总结全课内容,强调梅花的精神与文化价值。
  3. 总结
  4. 感受梅花精神的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5.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学习中也能感受到类似的情感与艺术价值。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环节:导入词

  • 内容
    “花中四君子”,梅花是“咏梅”的好帮手;
    花中有梅花,梅花中有诗意,梅花中有希望。

2. 分析题目:分析内容

  • 卜算子:词牌名;
  • 咏梅:题名,以“咏梅”为题,咏物。

四、课后作业

  1. 巩固性作业
  2. 朗读陆游的《咏梅》,完成相关练习(背诵、模仿)。
  3. 拓展性作业
  4. 阅读材料:陆游的其他诗词,思考其艺术特点。

五、预期效果

  1. 学生能理解陆游《咏梅》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
  2. 感受中华传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 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思考

陆游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是其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对人生感慨、个人成长和社会理想的态度。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作品的主题、技巧以及与作者背景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通过学习意读、情读、美读等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理解咏物词的特点:了解梅花作为自咏的表达方式,掌握梅花的“言志”思想。
  3. 比较分析:通过与已有作品的对比,深入理解陆游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周敦颐的《爱莲说》

在介绍这首教案之前,先回顾一下周敦颐的古诗《爱莲说》,感受其中对自然环境和诗人心境的细腻描写。然后引出陆游的新作《卜算子·咏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周敦颐《爱莲说》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赏读方法

意读
  1. 整体感知
    教师先整体呈现这首词,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和结构特点。上片写梅花的愁绪,下片则以咏梅的方式表达其自我态度。

  2. 语言凝练
    强调古典诗歌的“凝练”之美,通过精炼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情读
  1. 梅愁与梅品
  2. 上片:
    通过“驿外断桥”、“百丈冰”等意象,形象地描绘梅花生长的艰难环境。这部分以“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的画面,营造出梅花内心的孤独感和忧国伤时的意境。

  3. 下片:
    通过“争春无意”、“妒任群芳”等词句,展现了梅花以自我为傲的态度,既不讨人喜欢也不盲目追随他人,而是挺直自己的理想。

  4. 以景生情与言志

  5. “山园小梅”中林逋对梅花的描写,体现了陆游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以贞木劲草”等意象,展现了梅花在自然中的高洁形象。

  6. 以词传情与人生哲理
    从词中展现的情怀和人生观,如“莫有微吟可相狎”,体现了陆游对个人得失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情读

  1. 梅愁:以形悟心
  2. 坐击的梅花,以荒寒寂寥的环境为背景,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国伤时的无奈。例如,“百丈冰”、“千载烟”等意象,暗示着作者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困境。

  3. 梅品:以理悟性

  4. 通过“凌寒先发,傲然卓立”的写法,展现了梅花以独立的态度面对现实,不为世俗所动的形象。这一笔画展现了作者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理想的支持。

四、美读

  1. 古典诗词的格调
  2. 陆游这首词以“忧国伤时”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困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其凝练的语言和高远的政治立场,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高度。

  3. 韵律与意境

  4. 隧金、冷霜等意象,营造出孤寂而凄凉的氛围。通过“青梅”、“香草”等词汇,赋予梅花独特的气质,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五、比较阅读

  1. 与山园小梅的对比
  2. 坏国伤时:陆游以个人的困境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山园小梅:林逋以贞木劲草、诗仙风骨的形象,展现个人理想与追求。

  3. 韵律与情感共鸣

  4. 《卜算子·咏梅》的押韵和节奏感,体现了其语言的艺术特色。通过“忧国伤时”、“坚贞自守”,展现了陆游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六、课后作业

  1. 搜集与读书笔记
  2. 针对陆游其他作品(如《卜算子·青梅》,制作一篇读书笔记,表达对其中艺术手法和主题的理解。
  3. 写咏梅诗
  4. 能够围绕“梅花”这个意象,创作一首模仿陆游风格的咏梅词。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卜算子·咏梅》的特点,并在对比中理解其与前作的区别和联系。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