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访客 演讲稿模板 2025-09-29 00:51:24

这篇关于爬山虎脚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展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发现过程。以下是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写作技巧和核心观点:

1. 拟人化手法

  • 文章以“爬山虎有脚”开始,将植物有脚的形象与人类的观察结合起来,形成了强烈的拟人化的效果。
  • 后续段落中的描述大多都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如“脚长在茎上”、“细丝像蜗牛触角”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腻理解和生动描绘。

2. 多用动词描述动作

  • 在文章中,几乎所有的动词(如“长”,“反面”,“伸开”,“弯曲”)都被用来表达爬山虎的动作和变化。
  • 这些动词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也突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例如,“触”、“变”、“巴”等动词的使用,使文章更具动态感。

3. 注重细节描写

  • 文章通过描绘脚的位置、颜色和动作,展现了爬山虎的独特之处。
    • “脚长在茎上”、“细丝像嫩红的”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脚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 还有对“细丝弯曲,紧贴墙头”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脚是如何爬上墙的过程。

4. 逻辑顺序与对比

  • 文章按照从叶子到脚再到爬的方法展开叙述,形成了清晰的逻辑顺序。例如,先写叶子,再写脚的位置和形状,接着颜色,最后动作。
  • 另外,“蛟龙爪子”这一对比手法,将爬山虎脚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

5. 突出发现过程

  •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观察的过程(如触、变、巴、拉、贴),展现了仔细观察、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 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习态度,也成为了读者模仿和学习的方法。

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并展示了一个细致观察者学习自然的过程。关键在于多用动词描述动作,注重细节描写,以及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自然现象的本质。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吸引人,也培养了读者对植物观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这篇三篇文章都围绕爬山虎的脚展开观察和分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能力和深入的科学态度。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改写的三篇不同版本的内容:


1. 爬山虎脚:脚与墙的关系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渐渐爬满房屋顶。假设你就是那棵爬山虎,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指名读课文)

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它总是一脚一脚往上爬。如果我是那棵爬山虎,大家齐读第四段。

4、这里的“一脚一脚往上爬”能换成“一步步往上爬”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6、想亲眼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爬的吗?(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边演示,老师一边诵读课文内容)
7、看着演示图,能把它爬的过程背下来吗?

(1) 先自己练习背诵一下。
(2) 指名背诵(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3) 咱们一齐看图背诵一遍。

3、学习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1、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大家知道吗?叶圣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秘密。请大家自由读读第5段,看看是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2、(出示课文)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谁能说说是什么秘密?(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变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墙上。)板书:变化、萎了 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说明了什么?”
4、“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5、雨能阻挡它,不让它向上攀登吗?(不能!)
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不能!)

**5、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敬佩、喜爱……)

(6) 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7) 四、拓展文本,总结写作方法

1、师指板书点拨: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一个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那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以前我们只注意到爬山虎的叶子,而叶圣陶爷爷却对不引人注目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还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它和脚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下节课再探究。

板书设计:
| 蛋 | 5 | 爬山虎的脚 |
|------|---|-----|
| 位置、形状和颜色; | 观察顺序; | 历史观察方法;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