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说课稿_我长大了说课稿ppt

访客 演讲稿模板 2025-08-16 02:17:59

以下是《我长大了一岁》的教学说课稿(五个版本),请参考后可以调整使用。以下是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诗歌分析
  2. 这首诗歌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我长大了”。
  3. 主题包括:不再捕捉小鸟、不再欺负小弟小妹、学会大孩子做的事情等。

  4. 教学目标

  5. 掌握生字13个汉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6. 理解“成长”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珍惜现在和为未来努力的决心。
  7. 能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通过创作符合诗歌的样子。
  8.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自己快快长大。

  9. 教学难点

  10.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成长”的真正含义。
  11. 正确理解和模仿诗歌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 活动一:观察发现
  • 观察教室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变化和特点,提问:“丁丁这次长大了一岁了,到底长在哪里呢?”。
  •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2)同伴交流

  • 活动二:分享感受
  • 组织小组讨论、汇报,让每个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为全班同学提供分享的平台。
  • 强调丁丁的大变化,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

(3)观察模仿

  • 活动三:观察分析
  • 观察小树图上的丁丁,引导学生理解他不再捉小鸟、不再欺负小妹等。
  • 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丁丁的这些特点再编一段诗(如“我长大了一岁”),让全班同学在相互启发中完成创作。

(4)操作表现

  • 活动四:动手实践
  • 组织分组活动,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一组排序树叶图片,一组绘制自己会做的事。
  •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自己的成长。

(5)情感表达

  • 活动五:分享快乐
  • 全班同学在相互欣赏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并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认同感。

三、评价与反思

  1. 课堂评价
  2.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成长”的意义。
  3. 倾听并肯定学生的表达,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反思改进

  5. 根据课堂实际,调整互动方式或教学内容,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材与评价

  1. 目标设定
  2. 理解诗歌中的成长意义,激发学生努力成长的决心。
  3. 通过创作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评价工具

  5. 使用学生作品、互动回答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五、说说课设计

  1. 教学内容安排
  2. 每个活动的时长及目的性。

  3. 教学方法

  4. 主要采用观察法、同伴交流法、动手实践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5. 教学难点与突破点

  6.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抽象“成长”意义,通过动手实践增强理解。

以上是五个版本的说课稿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活动设计、具体的互动技巧或具体的评价方案,请进一步说明。

教学反思:“我长大了”

本节课以“我长大了”为主题,旨在帮助幼儿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激发兴趣:通过互动活动,让幼儿对“我 grew up”产生好奇。
  2. 观察现象:结合照片和录像,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
  3. 参与活动: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和展示任务,提升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

  1. 目标明确
  2. 目标清晰,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材料准备充分

  4. 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照片和录像,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

  5. 教学方法

  6. 情景教学法:通过互动引导,增强参与感。
  7. 演示法:直观展示成长变化,加深理解。
  8. 操作法:分组合作操作,提升动手能力。

  9. 实际效果分析

  10. 孩子们积极参与,对“我长大了”有了积极反馈。

  11. 改进建议

  12. 互动调整:在观察照片时,增加视觉刺激,提高兴趣。
  13. 操作指导:细化分组任务和步骤,确保独立完成。
  14. 表达技巧:增强鼓励,帮助孩子自然流利地表达。

总结

本次活动成功结合了情景教学、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多种方法,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未来可提升互动性与参与度,进一步优化资源使用,以更好达到预期效果。

我长大了说课稿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 children's mental need, promote self-critical thinking;另一方面, let children know how to use height differences, and understand that they grow taller as they get older.

**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我长大了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感受成长地快乐,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愿望,并为自己愿望地实现而努力。要求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劳动技能和家务劳动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

**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我长大了》,它强调了"我"在家庭中的主体意识,既享受家庭温暖,也要为家庭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识。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主人。我先通过学生本身入手,从学生小时候的长相与现在的长相作对比,引入学生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

**教材流程**:

**一、猜猜我是谁。

先通过学生自身入手,从学生小时候的长相与现在的长相作对比,引入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

**二、让学生感觉长大真好。

设计了小猪胖胖这一角色作为主线,从他开始不想长大给我写的信入手,从学生的介绍中让小猪胖胖也感到了成长地快乐,使其最后也喜欢长大。并且把孝敬教育融入其活动中。

**三、放飞愿望。

教师对小朋友提出希望,你对自己thesize还有什么愿望吗?并且还出示了一个句式,让学生先互相同桌说说,目的是来带动比较后进的学生,再互相交流。

**四、总结。

老师真心祝愿小朋友们快快长大,本领越来越高,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欢呼:我长大了!

**教后反思:

我在教《我长大了》一课时,力求创设各种情景,让儿童通过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感受自身的成长,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课一开始,我设计的是"猜猜我是谁"猜照片活动,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利于拉近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有了一种代入感。

****我长大了说课稿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目标定位**: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激发兴趣,培养自控能力。同时为发展幼儿社交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成长的快乐;(2)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进、谢谢、再见等

**活动准备**:

(1)材料:大班主题游戏材料,小纸条卡片、游戏规则图片;(2)场景图:全家福、爷爷、外婆装饰用具;(3)角色卡片:我、他们这些同学。

**教学过程**:

1. **引言(5分钟)**:通过提问"小朋友想知道自己在变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引发幼儿对"我长大了"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主题的重要性,并激发兴趣。

2. **角色对比(8分钟)

(1)教师与小朋友们交流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互动,了解彼此的需要。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变化,如"今天上学比以往更轻松了,课间休息也更有规律了等。

3. **情景模拟(15分钟)

(1)场景图展示:全家福、爷爷、外婆装饰用具的环境布置,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角色扮演:让大班幼儿分别扮演"我"、其他同龄朋友和家人的角色,通过对话练习礼貌用语并体验成长的快乐。

4. **总结与反馈(5分钟)

(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朋友们现在 behave better?""你们觉得你们自己在变吗?""并鼓励孩子们继续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控能力.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