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程教案_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访客 心得体会模板 2025-04-05 05:27:14

精选集锦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6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 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掌握10的组成。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电脑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它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

导入: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呢?

2.在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见过10?

这些10 都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把两个手拿出来,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啊?(还有10个脚指头)

3.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请小朋友把直尺拿出来,谁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图(在数的顺序中,也是这样,10在9的后面)

(2)那么到底9和10,谁大谁小呢?

三。出示图,9○10

出示手势(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呢?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 摆红花卡片

小学一年级教案和教学计划

请每位同学拿出10张红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两组。

看谁能摆得更多。请摆得最多的同学上讲台摆。

“如果这样乱摆的话,很容易遗漏一个,所以,我们在摆红花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来摆。”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巩固组成:

(1) 小老师领读;

移居月球作文100字

(2) 去掉部分数,(开火车)

四、课中休息

五、写数字10

电缆电线购销合同范本

我们已经学过1和0的写法,那么10怎么写呢?请看老师示范:(电脑边演示边讲)

10占两个字格,顺序是先写1,再写0,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10的'认识》。

(1) 请同学们把右手拿出来,跟着屏幕一起写。

(2) 打开书P55,在书上描写10。

六、巩固发展

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玩,好吗?

去之前,我们要排好队,10个人一队,每人一张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顺序排好。你们会了吗?请10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如果这样排的话,队伍太长了,那么请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牵手,看谁最快。

好,现在可以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聪明屋。聪明屋里正在举行“小博士”的评比,我们要不要参加啊?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题目呢?

在○里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刚才哪些同学答得最快阿?你们被评为“小博士”。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个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进去。

老师先给你们示范:

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对,看看谁能穿过地道。(练习10的组成)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张10元钱的游戏券,你们会怎么玩呢?(附表格)

七、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10,知道了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还学了10的组成;10的用处,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

篇2

学校里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我执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题目是第4课《雨后的森林》。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下雨的图片)

师:是的,雨哗哗得下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呢?

(课件出示雨停了的图片)“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师:同学们,雨停了,大家就可以出来玩了。今天老师就准备带你们去大森林游玩,你们高兴吗?但是淘气的小兔子却为我们设下了障碍。它告诉我们,它把生字宝宝藏在我们的课文里了,大家先来找一找。只有正确的认读出生字宝宝,才可以去美丽的大森林,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书中标出生字宝宝,练习认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宝宝)(学生读,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生字宝宝)(指名读,齐读,组词读)

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过关了!美丽的大森林在向你们招手了。雨后的森林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指名读全文

2、指名读思考:写了森林中哪些好吃的东西?(学生答)师贴图

3、再读(喜欢哪个就读哪句)

4、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喜欢)

5、学生汇报时指导朗读

红果枕着老树:枕着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理解,体会把红果比作人,把绿叶比作枕头,体现红果大而可爱。怎么读出对红果的喜爱。(学生读,指导,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蘑菇撑开小伞:通过看图理解,说蘑菇像什么?体会蘑菇的可爱。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

木耳爬满老树:爬满你知道了什么?(木耳特别多)

(指名读,再读,分组读,此文转自.网齐读)

葡萄滴着水珠:体现葡萄晶莹透亮,惹人喜爱。学生看图理解。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四句话连起来读读

(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三、说话练习:

雨后的森林或者草地上还有什么?(师提示动物、植物啊)你能仿照上面的诗句说一句或和两句吗?(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大胆想象说)

四、学习最后两句

1、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谁能用一句话夸夸雨后的森林吗?(学生说)

2、诗中是怎么夸的呢?「课件出示课文后两句,彩色和宝库变颜色)

(指名读,再读)

3、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它是彩色的图画,祖国的宝库吗?(学生说说)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

4、学生带着喜悦,自豪的心情读最后两句。(指名读,分组读)

五、回读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练习背诵全文(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3、总结全文因为雨停了,所以老师带大家去雨后的森林游玩。因为我们见到了蘑菇撑开小伞,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着老树,葡萄滴着水珠,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所以大家都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祖国的宝库。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秋游、赏花和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征,知道北京市花和市树的形态和习性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市花和市树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秋游去

1、自由发言:秋游时,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向同学介绍介绍。

2、看图: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3、说说到了秋天,你看见游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游玩什么?

小结:我们爱大自然的秋天,秋游不仅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呢!

(二)认识市花和市树

1、出示菊花和月季花图:找一找哪朵是菊花,哪朵是月季花?

2、看图,观察比较这两种花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3、描述一下自己看见过的菊花和月季花的颜色,说说他们的气味有何不同。

4、出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和月季花图:欣赏它们的美。

5、出示国槐和侧柏图:找一找哪棵是国槐,哪棵是侧柏?

6、观察比较两种树的叶、花、果实、气味等形态特征。(小组合作)

7、说说自己都在那些地方见过这两种树和花。有没有人破坏它们,谈看法。

8、教师小结这两种花和树是北京市的市花和市树。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9、想一想:如何把秋天的景色留住?(画画、儿歌、照相、找诗……)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坐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

2.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1.会数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写10.

2.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及10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的组成及写10.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计数器、直尺、点子图、小棒、红花、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从1数到9,从9数到1.

2.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进行有关的思考教育.

学生观察图,看懂了什么?使学生明确:有10个人,10个气球.

2.出示有关印刷体10,启发学生10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用学具摆10个物体,多次感悟10是数出来的.

3.出示计数器,启发学生10是怎样得到的?

同桌或小组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确9再添1是10.

4.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同桌或小组进行操作.然后从1数到10,从10数到1,从2数到10,从10数到5……

5.比较数的大小.

观察点子图,互相交流,并在○填写,用手势表示.说一说9小于10,10大于9.

6.10的组成.

(1)同桌同学用小棒摆一摆,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学生填书.学生说一说,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2)进行对口令练习.

7.10的书写.

(1)教师指导10是一个数,由1和1组成,写成两笔.

(2)电脑演示动画“10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习写10.

三、巩固发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连线.

3.出示组成卡片.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知道了9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10比0~9这几个数都大,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通过摆小棒,我们还知道了10的组成情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 □ 8 □ □

□ 9 □ 7 □

2.如果有10个草莓让你和爸爸、妈妈三人分吃,你会怎样分配呢?看有几种分法?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教案点评:

本节内容是在9的认识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学前先安排复习9以内的`和9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准备。

教学时注意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体验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直观到抽象,学生边摆小棒,边填写组成,并用语言表述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练习时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巩固发展,学生多次体验,有利学生掌握新知,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

探究活动---手指游戏

游戏目的

熟练数10以内数.

游戏过程

教师与学生一起数手指,边数边比边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

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初中物理老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